IFE要闻


    IFE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IFE要闻> 正文

    2024年5月10日下午,西北工业大学翱翔灵犀学术殿堂第795、796、797期在南山苑举行。香港城市大学张华院士、清华大学熊启华教授、武汉大学于霆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在长安校区南山苑为师生带来精彩学术报告。柔性电子研究院院长官操教授主持会议,全校百余位师生参与此次学术报告会。

    57058

    3F11B

    55957

    熊启华教授以“钙钛矿微腔光子学”为题作了首场报告,介绍半导体微腔中微腔光子和激子可以通过强耦合相互作用产生新的量子振荡态-即激子极化激元。随后,于霆教授分享了二维材料丰富的物理特性,包括金属性、半导体和磁性。张华院士以纳米材料相工程(PEN)为切入点,介绍了团队在非常规相新型纳米材料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的突破性工作。三位学者同时分享了基础学科研究中的经验,回顾了科研探索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他们勇于挑战未知、执着探求真理、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以及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感染了现场每位师生。在问答环节中,三位学者凭借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师生拨开了迷雾,在掌声中报告会圆满结束。

    此次报告会以“总师育人”为指导,根据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广泛拓宽了我校师生的专业视野,加深了知识深度,激发了科研热情,为柔性电子研究院推进“总师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报告人简介:

    张华教授简介

    张华教授2019年加盟香港城市大学化学系,现任胡晓明讲座教授(纳米材料)。张华教授目前的研究兴趣集中于纳米材料的相工程(PEN)和异质结构的可控外延生长,包括超薄二维纳米材料(如金属纳米片、石墨烯、金属硫族化合物、金属有机框架、共价有机框架等)、新型非常规晶相的金属和半导体纳米材料、新型无定形纳米材料,及其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以及在催化、清洁能源、光电器件、化学与生物传感、环境水污染处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张华教授于2020年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2015年当选亚太材料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张华教授所获得学术荣誉和奖项包括:入选“全球最有影响力科学思想名录”和“高被引科学家名单”(2014-2023连续10年“材料科学”,2015-2023连续9年“化学”,2022年“环境科学与生态学”);2014和2015年分别入选全球17和19位热门科学家榜单,并于2014年布“Materials and More”领域排名第一;香港城市大学杰出研究奖(2022),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奖(2021);美国化学学会ACS Nano Lectureship奖(2015)等。

    熊启华教授简介

    熊启华教授,美国物理学会、材料研究学会和光学会会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熊启华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凝聚态光谱学以及低维量子材料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和量子调控。他在光与物质强耦合、激光制冷、半导体光学和光电子学等前沿课题做出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工作。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了330多篇文章,其中包括Nature,Science5篇及子刊36篇,PRL2篇,工作多次被世界知名杂志及大众媒体所报道,总引用次数超过30000次,H-因子97。其出色的研究获得了一些奖励和认可,比如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9-2023)、新加坡物理学会纳米科技奖(2015)、首届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NRF Investigatorship(2014)和NRF Fellowship(2009)等。

    于霆教授简介

    于霆,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前沿”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吉林大学学士(物理基地班),新加国立大学理学博士。长期从事二维材料物性研究与性能调控,及其在光电子、光通讯和信息存储等方面新型、高效器件的应用开发。尤其针对可用于新一代信息通信与存储的二维材料光学、光电、光磁特性等领域做出许多引领性工作。共同编著了《近场光学影像》,《纳米金属氧化物》,《二维碳材料的基本特性、制备、表征和应用》等著作。曾获南洋科研创新奖(2008),新加坡国家青年科学家奖(2009),国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奖(300万美金科研经费)(2010),杰出青年科学家(新加坡唯一代表出席达沃斯2010世界经济论坛),新加坡物理学会纳米技术奖(2011)等。申请多项关于近场显微光学和纳米碳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等方面的国际专利。

    (文:赵珊珊,彭真,摄影:郭友军 审核:官操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