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歼-7E团队:书写蓝天传奇
2023-11-09 10:37

“飞了这架飞机,再也不想飞别的飞机了。”

它曾是最受一线部队欢迎的主力机种之一,它具备优越的性能;

1995-2005年成为我国空军八一表演队的主力机种;

它曾广泛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外国飞行员反映“性能类似美国F-16A但价格比F-16A便宜太多。”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歼-7E。

-7E由西工大和成都飞机公司(简称“成飞"联合研制,成飞是总师单位,西工大是副总师单位,这在全国都是少有先例的,书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7E改型飞机

关于歼-7E研制,时间要追溯到1982年,西北工业大学沙伯南教授带领学生在成都飞机公司实习的时候。

当时,沙伯南教授发现,歼-7II飞机的机头,有130千克的“死配重”,而且存在航程短、机动性能和起飞着陆性能差等缺陷。作为当时大量装配部队的主力机种,这些缺陷在未来战争中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的。

“拿掉'死配重'高飞机作战性能!”这不仅是一名航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一名老战士的心愿。

在综合考虑当时的各种因素后,一条“渐改”的思路在沙伯南教授的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立足原型机,用修改机翼平面形状、改变飞机的气动布局和局部调整飞机装载,达到移除机头配重、提高飞机性能的目的。

沙伯南教授设计的歼-7E飞机风洞实验模型

这个渐改方案既考虑了国情,又能从空军实战出发,当即得到西工大校、系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受到时任校长季文美的肯定,也得到刘千刚、杨庆雄、赵令诚等老一辈飞机系教授的赞扬与肯定。

1984年11月,风洞试验在西工大开始进行;12月,成都飞机公司派出副总经理何秉乾到西工大协商厂、校合作;12月31日,选型论证实验报告出来,证实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1985年1月,沙伯南教授访问成飞,找到负责歼-7II批生产的时任副总师陆英育商谈,他们二人很快取得了在歼-7II飞机上改型的一致意见;1987年6月,以厂、校联合名义上报了飞机改型的总体设想,并定名为歼-7E型飞机;1987年10月,在空军的大力支待下,歼-7E飞机终获得解放军总参谋部的批准立项。

虽然正式立项,但想要成功研制一架飞机,科研人员需要面对的最大压力是技术上的一个个难题,同时还有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困难。

担任歼-7E飞机副总设计师的沙伯南教授花了很大心血。他既要确定改型方案、总体方案论证、新技术的采用以及难题攻关,又要协调厂校和课题组之间的技术工作。他常在第一线顶着干,在工厂一住就是三四个月。

为了赶1990年4月26日的首飞,他从牡丹江坐火车硬座,三天三夜赶到成都,直坐得双腿肿胀,站立困难。4月的成都已是初夏,但他仍穿着冬天的衣服,因为没有时间回西安去换。后来首飞因故推迟,给他的压力最大,饭送到招待所房间他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有时还悄悄地流泪……同志们说,那段时间他瘦得厉害。

20年后,刘千刚教授回忆起沙伯南教授,满怀深情的说:“当你实际去设计一架飞机,这个飞机会不会栽掉,会不会不成功,有各种各样的压力需要你去面对。沙伯南是真的拼着命去办这件事的!这个同志现在已经不在了,很是可惜的。”还说:“沙伯南沙老师是一位很好、很努力的同志!”

为了歼-7E项目的顺利推进,老师们付出得太多太多。像沙伯南教授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

当时已59岁的姜晋庆教授体质较差,连续加班半个多月,一次骑车时竟晕倒在路旁,脸也摔破了。虽然他已经很疲劳了,但稍事休息,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成飞公司陆英育总师,出差中为赶时间有时候买的火车票没有座,他就脆拿张报纸坐在过道上。有时列车晚点半夜才到,招待所早已关门,他就同年轻人一样从窗子进去……

-7E团队中的杨庆雄教授最感内疚的是对不起妻子。1987年他在四川安县忙着算课题,其间爱人在学校摔成骨折,但善解人意的妻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杨庆雄,自己悄悄地住进了医院。杨庆雄教授家里还有眼睛、耳朵不方便的老母亲,以及身体状况常年欠佳的儿子……

-7E研制中“开夜车”,对刘千刚教授来说已不是新鲜事,1988年暑假的一天夜晚,因刘教授加班忘了告诉看门的老太太,结果半夜12点多钟从机房出来却出不了大门,只好放下斯文,翻窗而出。

赵令诚教授患有严重的萎缩性胃炎,但仍坚持与年轻人一起干。

巫泽教授有一次晕倒腿部摔伤,但仍然出差到气动试验现场,与于欣芝等人一起奋战在第一线。

于欣芝老师是团队中唯一的女性,也是几个孩子的母亲,家里困难很多,但她尽力克服、全身心投入工作。在沈阳做高速风洞试验时,任务重、时间紧,她当时又感冒发烧体温40.2气,血压低压只有40多毫米柱,但她坚持工作而没有去住院,直到做完实验、报告脱稿为止。后来,在绵阳29基地吹风实验更是紧张,她常常上“两个班”,睡眠严重不足,致使面部和眼睛都肿了起来

老师们就是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义无反顾地克服一切困难,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了歼-7E研制,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奉献出了青春和热血。

1990年5月18日,在西工大和成飞公司所有参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歼-7E001机终成功飞上蓝天。

-7E首飞立功获奖证书,1997年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时任空军副司令员林虎在首飞成功后指出-7E的首飞成功是国防科研生产战线上的一次重大胜利,是校企合作的结晶。

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均批示,对歼-7E的首飞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谈到当年遇到的种种困难,刘千刚老师笑着说:“既然承担了工作,就要付出劳动。”

项目行政指挥虞企鹤老师说搞国防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奉献精神。以沙伯南老师为带头人的歼-7E研制团队就是有奉献精神的榜样。现在国家条件好了,不会亏待搞国防的人,但这个奉献、奋斗的精神一定要发扬传承下去。”

两位老师的话代表了老教授们的心声。

-7E战斗机改进项目1987年10月立项,1990年5月首飞,1992年7月完成全部试飞科目,1993年5月设计定型,8月交付空军,前后不到6年的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那段时间,苏-27刚刚引进,歼-10、歼-11仍在研制,歼-8II配套中距弹尚不能国产的清况下,歼-7E作为当时国产战机中飞行性能最出色的型号飞机,承担了人民空军事实上的主力,支撑起祖国空防的“大梁”。

1990年5月18日,在成飞机场,那架首飞就飞出30米低空通场动作、在预计飞行时间后需要刻意消耗富余燃油才能降落的歼-7E飞机,翱翔蓝天、盘旋迂回的场景,在每一个歼-7E战机研发人员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们的梦想成真了

1990年5月18日歼-7E飞机首飞成功主要参与人员合影(从左至右李为吉、沙伯南、傅恒志、虞企鹤)

在以沙伯南教授为代表的每一个歼-7E战机研制人员心里,还有着更美好的期待,他们期待有更好、更多的国产世界一流飞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以歼-7E研制团队为典型的一大批西工大科研人员,在那个国防经费紧缩的年代,安贫乐道,无私奉献,为的是在有限的生命里,为国家踏踏实实地做几件事,这就是中国航空人的家国情怀,这就是西工大人的优良传统!

(根据2019年12月23日西工大官方微信推送整理)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