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经过亿万年试错与进化为人类创造的宝贵资源。如何高效保护与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以支持与保障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是人类文明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领域的最新科学探索和进步,学院结合专业特色积极打造“专业强、范围广、质量高”的实践实训课程《基因组与保护生物学综合实践》,由课程负责人蔡晶教授带队,教学团队成员赵广厚副教授、彭应梅助理研究员及学院本科教学秘书刘茜组织带领13名本科生赴深圳多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实践学习。本次实践包括深圳仙湖植物园、国家基因库、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学)。
8月23日,学院师生在仙湖植物园聆听了首席科学家张寿洲研究员、杨拓研究员关于世界植物保护的现状以及植物系统分类原理和发展历史的讲座,并进行了讨论交流。随后在多位植物保育专家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蝶谷幽兰”、阴生植物区、苏铁种质资源中心、蕨类种质资源中心和苦苣苔园等国内极具特色的专类园。园内收集品类繁多,同时对每种植物都精心设计了最符合原始生境的展示方式,令师生们体味到了最原汁原味大自然植物多样性。
园区内屹立在仙湖湖畔的一颗高山榕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于1992年1月22日来园参观时所种植。高山榕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均能茁壮成长。邓小平同志种植的这株高山榕象征着深圳特区的建设事业就像高山榕一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激励着大家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要勇往直前,不畏险阻。
8月24日上午,学院师生前往位于深圳大鹏新区的国家基因库参观学习。国家基因库是服务于国家战略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对生物遗传资源进行存储、读取和开放共享,并以此为基础搭建起支撑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产业创新发展的公益性、开放性、引领性、战略性科技平台,是世界领先的综合性生物遗传资源基因库。在王胜娟、游力金老师的带领下,师生们参观了基因库在室外的活体库部分,包括火烈鸟、鸸鹋、猴面包树、能同时长出“地三鲜”的神奇树等特色动植物。随后,大家参观了国家基因库核心的室内区域:全自动生物样品低温保存库、高通量自动测序实验室、高性能生物大数据存储与分析集群,亲眼目睹了蕴含在生物多样性背后的海量基因数据如何被最新的科技手段大规模获取、存储、分析和利用。
24日下午,学院师生赴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华大基因学院交流实践。林胜鹏和丁林老师首先介绍了华大在测序仪自主创新道路上努力探索实现国产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华大在非典和新冠等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勇于担当保卫人民生命健康的事迹,同时也介绍了华大基因学院的特色教育体系及符合基因组科学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西北工业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西工大-华大基因第六届创新班成员、深圳国家级领军人才获得者杨琛涛老师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与科研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强调了主动与坚持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
8月25日,学院师生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合成所)、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医药所)等与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知名院所,与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就前沿科学研究、知识产业应用、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实践交流活动。
25日上午,学院师生听取了来自合成所戴俊彪组李天一博士、罗小舟组邓华祥博士、马英新组梁颖琪博士、梅辉组熊成鹤博士、司同组张建志博士等5位青年学者讲解了包括合成基因组、合成生物制造、疾病早期诊断与单病毒示踪、非天然核酸化学与合成生物、膜质生物合成演化等方面的前沿科学研究,并在合成生物设计原则、生物实验高通量与自动化、生物大数据分析等前沿科学问题开展头脑风暴;随后,同学们实地走访参观了合成所实验平台,体验一流合成生物学实验室的工作环境。
25日下午,学院师生首先在医药所夏厚军副教授和杨瑛等各位老师带领下参观了解了先进院和深理工的发展历史与愿景、辉煌的产业和研究成果、顶级的研究队伍和实验平台;随后,师生们听取了潘璠教授讲解癌症免疫基础研究与药物研发的前沿进展、陈有海院长介绍了深理工药学院概况,最后王志斌教授分享了从青岛农业大学(原莱阳农学院)本科到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再到归国来到深圳理工从事肿瘤免疫研究,研究方向横跨作物学、表观组学、公共卫生和医学研究的个人成长经历。
在整个课程实践期间,教学团队先后组织了线下和线上两次实践心得分享会。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实践学习活动中,实地参观学习生动有趣、学术报告交流精彩丰富、优秀科学家和学长成长经历印象深刻,真切地体验到专业知识学习和创新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价值,开阔了眼界、坚定了信心、充满了希望,励志成长为在生态环境领域有所作为的“大国工匠”。
(文:蔡晶、赵广厚、彭应梅、刘茜;图:彭应梅、刘茜;审核:舒凯、牟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