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院首页>>健康教育>>大学生教育>>正文

生活越来越焦虑,我该怎么办?

小A是一名大四学生,自小喜欢游泳,然而小学五年级的一天,在小区水池边玩耍,被人推下水池发生了溺水昏迷,自此以后再也不敢玩水了......

“后天又是游泳课,游不好怎么办?老师拿开浮板该怎么办?大家都游得很好了只有我还不行老师批评我该怎么办”?

想到这些,小A开始心慌,全身发热,心跳得很快,胸闷气短,紧张到手抖,身体发麻,头晕。平日里的小A也是如此,尤其是最近几年,大事小情都很担忧,总是心烦意乱、 坐立不安,打电话母亲没接就格外紧张,不停联想到各种糟糕的情景,担心母亲出事,万一出门被车撞了怎么办?万一在家摔倒了怎么办?生病住院了怎么办?以至于小A什么都不能做,直到再联系上母亲才能松口气。对家人也没耐心,冲周围人发脾气,事后又极度后悔。一阵阵的心慌,气短,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觉得自己快死了。于是到医院心脏科就诊,做了心电图,心脏B超等很多检查都没有问题,但是小A还是担心心脏有问题,被医院漏诊了,或者医院技术不好。换了好几家医院做检查,仍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小A这是怎么了呢?是不是得了严重的不治之症呢?

其实小A得了一种很常见的疾病:焦虑症。焦虑症是指在没有器质性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的情况下,以精神和躯体的焦虑状态为主要特点的一组疾病,患者常出现紧张,过分担心,胡思乱想等精神焦虑表现,或者心急心慌,胸闷气短,手抖,出汗,身上忽冷忽热,头痛,腹泻等躯体焦虑表现。

据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各类精神障碍中,焦虑障碍患病率最高,终生患病率为7.57%。但现实中焦虑障碍的识别和治疗率并不理想,很多患者在辗转综合医院的各个科室,反复检查,饱受数年痛苦后才走进精神科诊室。

焦虑障碍两个代表性的疾病: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焦虑和恐惧是很常见的情绪。焦虑是对未来威胁的预期性反应,可以表现为紧张、担心、着急等。如想到几天后的考试非常紧张,听到小区发现了新冠肺炎十分担忧。而恐惧是对迫在眉睫的威胁产生的反应,是一种更剧烈的焦虑。如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吓到而大喊。

焦虑障碍是一组精神疾病,另外还有恐怖性焦虑障碍,特点是有明确的焦虑对象如:社交恐怖、广场恐怖、特定恐怖等。

适度的焦虑和恐惧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激发人们内在的动力去更好的准备以改善处境或躲避危险。比如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担忧会让我们加强防护、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对车祸的恐惧让我们更好的遵守交通规则。但如果过度焦虑或恐惧,与相应的压力或威胁不成比例甚至脱离相应的处境,成为持久的情绪状态,那么就成病理性的了。患者往往会伴随有身体上的反应,比如坐立不安、肌肉紧张、颤抖、头疼、失眠、心慌、出汗、口干、胃肠道反应等,因此生活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躯体症状最先到综合医院就诊,而且往往经过全面检查也未发现可解释身体不适的明确病因。

排除躯体疾病检查是必须的,但是反复的做各种检查就不必要了,既消耗了医疗资源,也耽误了自己的及时治疗。但请记住焦虑并不可怕,即使患病也可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物理治疗等方法积极应对,药物治疗常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以及抗抑郁药物,具体如何用药需要严格遵循专业医师的医嘱;心理治疗最常用的是认知疗法,有一对一个体治疗,还有多人团体治疗;物理治疗有重复经颅磁刺激、经皮直流电刺激等治疗,联合治疗效果更佳。另外放松训练、体育锻炼对于预防复发也有帮助。

总结一句话就是:早发现,早治疗,规范治疗效果好,几周就能见分晓,烦恼从此绕着跑。故事主人公小A同学经过在校医院心理科的系统治疗,目前已经恢复到以前正常的状态啦!

划重点:治疗期间千万不能自行停药,症状好转后还需要维持巩固,定期复诊,遵医嘱加量或减量,是保证治疗效果及预防复发的关键。

如果您或者亲友出现了上述类似的表现,经过积极的调整仍无法缓解,请一定及时到精神心理门诊寻求专业的帮助。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