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央精神 评论解读 新闻快讯 工作简报 理论研究 先进典型
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凝聚青春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来源:党委宣传部  |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4日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这是我们党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的战略部署。作为中央主要宣传文化单位和国际传播主力军,中国日报社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挥数十年积累的青少年“教育+传媒”品牌优势、平台优势、人才优势、话语优势,打造国际传播未来工程,努力提高中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水平,为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青春力量。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需要促进青年一代相知相亲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广大青年是生力军。永葆睦邻友好合作事业活力,必须促进各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心灵相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青年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鼓励各国青年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外交场合多次强调加强中外青年交流。在出席第十五届中越青年友好会见活动时,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两国青年“做中越传统友谊的传承者”“做中越友好合作的推动者”“做中越关系未来的建设者”,提出“除面对面交流外,你们可以运用互联网等增进相知相识相交,深入了解对方,多发出正面声音,努力传递正能量,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推进两国互利合作。”在许多双边、多边外交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中外青年交流的具体倡议。比如,2015年4月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延续互派百人青年团的传统,鼓励两国青年一代多来往、多交流。”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津巴布韦《先驱报》发表题为《让中津友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芳华》的署名文章,提出:“我们要密切人文交流,加强教育、文化、卫生、旅游、青年、智库、媒体等领域合作,巩固两国友好民意和社会基础,让中津友谊代代相传。”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朗《伊朗报》发表题为《共创中伊关系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提出:“我们要加强文化、教育、新闻、出版、旅游等领域交流,鼓励青年和学生交往,让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让两国人民心与心相通、手和手相连。”

只有加强交流,才能增进相互理解,形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外青年加强交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提出殷切期望。2020年5月17日,在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欢迎各国优秀青年来华学习深造,也希望大家多了解中国、多向世界讲讲你们所看到的中国,多同中国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2021年8月10日,在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我们欢迎更多国际青年来华交流,希望中外青年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凝聚青年力量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更好服务文明交流互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新时代中国青年胸怀世界,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展现担当

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广大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当代中国青年既有家国情怀,也有人类关怀,秉承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理念,积极学习借鉴各国有益经验和文明成果,与世界各国青年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中国青年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世界、融入世界,在对外交流合作中更加理性包容、自信自强。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通过留学、务工、旅游、考察等方式,中国青年以极大的热情和包容的心态,全方位、深层次了解世界、融入世界、拥抱世界。在各种国际舞台上,中国青年讲述中国故事、参与全球青年事务治理,在双多边框架下积极交流互动、促进合作共赢。中国青年参与双边交流机制更加广泛深入,与各有关国家青年走得越来越近、友谊越来越深。中国青年深刻认识到,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努力把共同的地球家园建成一个命运与共的大家庭。中国青年积极传播、努力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围绕脱贫减贫、气候变化、抗疫合作等主题,征集世界各国青年故事、传播世界各国青年声音、凝聚世界各国青年共识。中国青年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几十万名海外中资机构青年员工在异国他乡辛勤工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开展志愿服务、慈善捐赠、文化交流,增进与所在国青年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以青年为主体的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在100多个国家服务,帮助各国青年学习中华文化。

青年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挥先锋作用,展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春担当。

凝聚广大青年,高质量推进国际传播未来工程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日报社将积极发挥特色优势,创新方式方法,高质量推进国际传播未来工程,促进广大青年坚定文化自信、拓宽全球视野,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引导广大青年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充分调动青年,助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一出生就与信息时代无缝对接的“Z世代”青年群体,在网络空间十分活跃、富有活力。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把亲身经历的中国故事以多种形式向世界传播,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更加深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日报社将进一步办好“Z世代”研究中心和“一带一路”英语演讲比赛、“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等系列活动。在此前吸引来自50余个国家的数万名青少年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辐射,提升中国故事对中外“Z世代”青年群体的吸引力,更好展现当代中国青年开放自信的风采。

推动国际交流,促进中外青年共鸣共情。青年之间容易产生共同语言,推动国际青年交流有助于纠正错误认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国日报社将通过推出以青年为主角的“Z世代”学习、社交等方面的项目节目,让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展示才华与激情,在文化交流和思想沟通中深化理解和增进友谊。继续发挥《中国让我没想到》系列视频、《Z言Z语》专栏等品牌作用,以形式多样灵活、内容新颖有趣的短视频,发挥海内外优秀青少年的示范和带动效应,鼓励海内外青少年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更好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面貌。

构建旗舰平台,促进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作为网络空间的“原住民”,“Z世代”青年群体是国际传播的重要参与者,是信息时代塑造国际舆论格局的重要力量。中国日报社将继续打造旗舰视频节目《少年会客厅》,在总结第一季10期节目总传播量超10亿次、受到全球媒体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经验基础上,坚持以“Z世代”青年群体为主体和对象,精心设计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话题议题,努力构建全球“Z世代”青年群体发声和交流第一平台,增进彼此认知,更好凝聚全球青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世界的思想共识。

适应传播创新,确保产品形式更加贴近青年习惯。青年对新生事物感兴趣,乐于和善于使用新技术、新应用。动漫、游戏、元宇宙等新平台新技术为“Z世代”青年群体国际交流开辟了新的空间,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场景,也催生了新的国际传播方式。中国日报社将充分发挥国际传播优势、渠道优势和经验优势,结合国内的美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与六家国内美院成立“画时代”美院国传联盟,让融媒体产品制作更加贴近“Z世代”青年群体读图、阅屏习惯,努力赢得广大海内外青年的喜爱,更好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

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向世界讲述追梦、圆梦过程中的中国故事,广大青年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中国日报社坚持把对外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牢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重要职责,依靠青年、支持青年、培育青年,努力发挥青年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作者为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24日 09 版)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2/1124/c40531-32573163.html

Baidu
map